對應標準
ASTM F606/606M
氫脆是金屬由於吸氫而造成材料變脆,塑性降低,自行斷裂的現象。材料的這種破裂形式勢必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對安全形成極大威脅。隨著金屬材料的廣泛應用,各國對表面處理中的氫脆現象進行了比較多的研究和試驗,並制定了一些標準(例如增加去氫處理,限制高強度鋼的電鍍,改進電鍍工藝等)來防止零件受到氫脆的破壞。本文主要介紹去氫處理的檢驗方法以及防止產生氫脆的再去氫處理方法。
1 去氫檢驗方法
零件在電鍍過程中,鍍層和基體金屬的晶格中往往發生滲氫,此時零件內應力變大,塑性降低,容易脆斷。為控制電鍍工藝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滲氫,防止氫脆,我國制定了氫脆性的檢驗方法,如延時破壞試驗。但這種方法對試樣的加工要求較高,試驗時間長,實際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實際生產中,常用的還有類比試驗,即模仿零件的使用條件,對被測零件進行疲勞載入試驗,測試零件在使用壽命範圍內是否會產生脆斷,來檢測是否會產生氫脆。但是常規的迴圈疲勞載入週期短,不足以提供延遲破壞的誘導期,除非載入週期足夠長。目前國外有一種更簡單、更方便的方法檢測去氫效果。防止氫脆現象的產生,具體方法如下:
檢驗用品:石蠟或凡士林。
檢驗裝備:燒杯(防火容器),鐵架台,溫度計,石棉網,酒精燈。
檢驗方法:用燒杯來盛取適量的石蠟,置燒杯於鐵架台的石棉網上,點燃酒精燈加熱石蠟至完全融化(石蠟可將零件全部浸沒)。用溫度計測量石蠟液的溫度,使之保持在160~190℃,在此溫度範圍內保持5min以去除其所含水分。被測零件經熱皂水去油蹟並烘乾,放入石蠟液中,若在10s內有氣泡產生(氫氣在零件表面形成或析出),則證明該零件去氫不好或沒有去氫,若沒有氣泡產生,則去氫效果好。也可用凡士林代替石蠟,但溫度必須控制在(100±5)℃內。
2 再去氫熱處理
用以上的去氫檢驗方法,如發現零件去氫效果不好,產生氣泡很多時,零件必須進行再次去氫處理後方可使用。
去氫最常用的處理方法是對零件進行低溫熱處理,使氫逸出。去氫的效果與熱處理的溫度和時間有關係,必須在電鍍完成4h之內,在鉻酸鹽處理之前進行。如果零件已經進行鉻酸鹽處理,再去氫這顯然是違反正常的工藝流程。因為此時若再去氫參數掌握不好,會破壞鉻酸鹽的轉化膜,影響防銹功能。所以選擇可行的再去氫溫度和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去氫熱處理是零件在190℃~220℃的烘箱內保溫2h以上,不同抗拉強度的材料有不同的保溫時間。但這種方法去氫不完全,並且做過鈍化處理的零件進行再去氫,會使鈍化層損壞,將彩色的鈍化層變為白色,降低防銹等級。因此必須採用低於190℃的溫度,適時的保溫時間來進行處理。 |